攝影專有名詞資料庫:分類 p

2002/12/03

畫意攝影主義
Pictorialism(1886-1920s)

字體大小:
相較於繪畫而言,攝影是否是單獨的一種藝術形式?這個問題自從十九世紀中葉起,歐美藝術圈的成員們就一直在激烈的爭論著。早先,法國和英國的攝影師們曾嘗試製作像學院派繪畫般的照片。這通常造成了難以讓大家信服的結果,如同卡美崙(Julia Margaret Cameron)柔焦般構成的作品。

1886年,英國人彼得亨利‧艾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發表了一篇名為「攝影:一種繪畫藝術(Photo:A Pictorial Art)」的論文,因而催生了「畫意攝影主義(Pictorialism)」。這個風潮吹向了藝術史學理論家(如:Heinrich Kühn等人)、攝影藝廊(如:紐約的「攝影/分離」藝廊)、學院以及攝影俱樂部。而在東方與,畫意攝影主義的風潮也廣泛影響如日本的Shinzo Fukuhara,甚至中國的郎靜山。

「操作」所拍攝的,這個概念一直在畫意攝影主義中扮演主角的角色。畫意攝影主義的這些擁護者們(Pictorialist)藉由不同的人為介入方式去處理相片,並聲稱藉此攝影可以像繪畫一般具有創意。他們藉由刮去、畫上、或甚至剝除畫面上原始曝光的元素。這些畫意攝影師們尤其偏愛「唯美般的模糊(artistic blurring)」與色調上的調整,而這些在使用「重鉻酸膠質顯影術(Gum Bichromate Process)」時有著特別好的表現。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清楚的辨別,其實畫意攝影主義是多方發展的:不只包含自然主義(Naturalistic)與象徵主義者(Symbolist)甚至「攝影/分離」的成員。而他們則探索了幾乎從肖像到風景的所有領域類型。此後畫意攝影的種種逐漸落於公式化與俗套,但在業餘與商業攝影師眼中依然是具有相當吸引力的,這種狀況則持續到一次大戰結束後。

然而這些畫意攝影運動也有不少正面的貢獻。他們強調了攝影美學的爭論,促使大眾正視攝影這種媒材的本質,鼓勵了摩登世界對其關聯的反思。另外,這些畫意攝影師們熱情的攝影實驗結果則對當代的藝術家與攝影家有著重大的影響。
(文:一瓢飲)

分類目錄: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TOP]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