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2007/6/7

數位「茫拍」時代

字體大小:
許多攝影愛好者都知道「盲拍」這個詞的意思。「盲拍」的意思就是攝影者不看觀景窗不看相機的顯示屏幕拍照。這和所謂的亂槍打鳥式的拍法還是稍稍有些不同,所謂亂槍打鳥或許還能不小心打到鳥並且作者也知道要打的是鳥,但是盲拍會拍的什麼或許按快門的人根本不清楚。

影像敘事的重要

即使如此,少了底片顧忌的數位攝影盲拍是有機會拍到好照片的,這點有盲拍經驗的人就知道。然而往往比較諷刺的是,有時候當你看完許多親朋好友的得意攝影作品以後,沒錯,這些照片有著精準的構圖、完美的曝光與美麗的色調,但是,或許你不好意思說的是,其實這些照片不是無趣就是內容空洞。

為什麼會這樣呢?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因為這些照片要不是沒有內容,就是沒有故事和事件。在我們的文字霸權教育體系之下,從小大家所受的訓練就是作文,中文作文和英文作文。頂多來個「看圖說故事」,就算有讓學生們發揮想像力了,但是卻很少有「拿著故事來想圖怎麼畫」這樣的教法,至少在我自己唸設計科系之前沒有遇過。因此,我們是在一個缺乏創造力與想像力的教育環境下長大,對大多數人而言更別說什麼影像敘事的訓練了。

「如果我能用文字來說故事,那就不用扯到相機了!」這句美國攝影大師路易斯.海因的名言昭示了兩件事。一是好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二是如果你的影像敘事做的好,根本不需要任何文字來輔助。

影像敘事的編碼與解碼

那麼,我們要怎麼去建構照片裡面的意義?

當要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有人又會拿出攝影等於真實那套說法來反對了。因為他們認為真實不容「人」去建構。但是如果你不想只拍些無趣空洞的照片,或許還是應該了解一下怎麼去建構照片裡面的意義。

一張照片都有四個邊,因此,能表達的內容是有限的。你必須在有限的空間裡把故事說完。如果以符號學的詞彙或是把相片當作文本來看,一張照片可以是個「能指」,但它「所指」的意思和故事「再現」出什麼,就是你這些照片中排列的元素所造成。因此,布烈松才會有下面的說法:『現實提供我們具有大量元素的畫面,所以我們必須從鏡頭焦點中去除其中的一些,使相片簡單化。』當然,不論是靜物或人物,也都可以有引申的意涵或是隱喻,簡單的做法就像許多國外時尚攝影的劇場般故事內容。

因此你的照片若要生動有趣,裡面的元素都須要有符號意義並且構成你要說的故事。而這些符號意義再不同的時空與文化脈絡下可能會有所差異。簡單舉例來講,一幅西方用來表達完美人體造型的裸照,到了東方可能會被當成淫穢不堪。因此,攝影者對畫面的圖像編碼與觀看者的解碼就必然地要考慮到文化因素。(註:這裡雖然借用了Stuart Hall的理論詞彙但並非意指到意識型態的相關問題。)否則你自以為幽默的拍了半天而觀看者可能根本笑不出來。

盲拍,忙拍與茫拍

這篇文章要簡短表達的是,筆者認為現在已是所謂的數位「茫拍」時代。包括一瓢飲我自己在內,都常常是忙著拍了半天卻「茫然不知所拍為何物」。而這些「無物之詞」與「沒有所指的能指」式的照片早已充斥我們四周,因此我把當下戲稱為:數位「茫拍」時代。如果你不想繼續「茫拍」下去,或許該好好考慮一下思考建構自己影像敘事的可行性與養成這樣的習慣,雖然一開始並不容易,但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的「茫拍」照片會慢慢越來越少。


[所有●映像咖啡顯影] [TOP]

歷史上的3月●映像咖啡顯影

綜合好文隨選

[TOP]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