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Developing Image Coffee
映像咖啡顯影
影像的故事
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映像咖啡對談錄
映像咖啡藝廊
映像書齋
攝影專有名詞資料庫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藝術攝影課程講座
映像小舖
攝影游擊隊
咖啡爵士淚
藝術攝影討論區
最新消息
關於本站
映像隨筆留言版
繁體中文
.net

RSS 2.0



 
 
●映像咖啡顯影


即使是一個最簡單的造型,也有無限的拍攝可能。瓶子的頸部,也充滿無限的美感。
2008/6/7

 

如何克服攝影創作的瓶頸

藝術創作,本身就充滿瓶頸。那麼攝影創作呢?當然也是。眾所皆知攝影已經到了數位的時代,影像的速食程度,淹沒了各個角落。打開所有平面電子媒體,充滿了影像,打開所有3C產品,還是充滿了影像。在這影像氾濫的年代,攝影本身就已經平凡到與其他的古典視覺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等)越離越遠。在這種狀況下,有相機不見得代表會影像創作,就和有筆有電腦不見得會寫書一樣。不論是高階單眼或是傻瓜相機,對大眾而言早已多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項點綴。

因此,對多數人而言,從會操作相機到拿攝影來創作,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瓶頸了,更遑論攝影創作多年後才出現的創作瓶頸。本文在此要概略指出的幾個方向雖是對拿攝影來當創作媒材的創作瓶頸克服方式,對於未來有可能以影像從事創作的朋友而言,也具有依定的參考價值。


瓶頸一:器材勸敗

數位攝影最大的優點就是器材進步太快,但對於影像創作來說就未必是優點了。太多的媒體、網站、雜誌總是為了促進經濟消費在推廣新相機新鏡頭和新技術,處處充斥了開箱勸拜的討論區文章,模糊了影像敘事語言的本質。在這樣的狀況下,雖然有不少人發現,即使買了更高檔的器材在攝影作品內容上也沒太多的進步(如: 頂多散景的美感突破等),但由於器材資訊過多,以至於沒有心思從創作品質下手。

器材的進步無法完全改變影像的形式和意蘊。與其花在看新器材資訊和肖想下一台相機鏡頭的時間,還不如拿來多看看自己作品的問題在哪裡。是突破器材勸拜瓶頸的基本原則。此外,不要和他人比較器材,好好專心的使用僅有的器材拍個兩年,也是應有的態度。

器材添購本應是針對自己需要的創作專題或是專案所需添購,有時候閒錢太多,反而是攝影創作的最大瓶頸之一。


瓶頸二:了無新意的重複

如果你打開自己的照片資料夾,應該很多人都會發現,可能幾年前拍攝的題材,和現在總差不了多少,並且怎麼看這些題材的拍攝結果也沒好多少。這就是了無新意的重複。這種狀況就和去自助餐吃飯,會夾的菜總就是那麼幾道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看到自己覺得值得拍下來的主題而按下快門沒有錯,但完全不思考就會變成了無新意的重複。

突破這個瓶頸的方式,除了可以試著要求自己用一種全新的好奇心來觀察世界外(這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有小王子的眼睛),還有一種就是拍攝方式的改變。業餘攝影者往往看到自己想拍的題材,就僅僅拿起相機按個一兩下快門,這是值得改進的拍攝流程。看到一個題材,除了拿起相機,更要移動自己的屁股,儘可能的對同一題材拍攝更多的角度和構圖,才是正確之道。

掌握攝影的視覺形式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找一個物體,如靜物,儘可能的拍攝最多的角度。可以以100張為拍攝目標來做,最後當你拍完以後細細檢視這些影像時會發現,不同的角度所造成的視覺形式會有不同的美感意蘊。此時再藉由影像編輯去蕪存菁後,所得的影像才是精髓。有人說攝影是減法,而這種基本工的練習更是減法中的減法。而這種視覺形式上的基本功練習,讓你拿個三捲底片來做可能會心疼,但在數位攝影時代來說,可是根本沒有成本問題。除了摸索形式美感,也可訓練自己的眼睛對於攝影角度掌握的敏銳度。


瓶頸三:相機後的腦袋空空

拍照久了,拿起相機的那種新鮮感過了,很容易就造成相機後的腦袋空空。這種狀況往往會變成什麼題材都嘗試了,確越來越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攝影影像雖然看似客觀,但是事實上是相當依賴主觀思考。如果你一直在放空腦袋等看到什麼再考慮是否拿起相機,往往就會變成這種攝影瓶頸的開始。

攝影影像的語言相當依賴視覺訊息的交互呈獻。攝影師永遠得主動地跟主題與背景打交道。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拍攝主題是人,那人的背景就是脈絡。人的訊息和脈絡的訊息一同構成影像視覺語言。掌握所有視覺語言得需要主動的去觀看,去涉入,去構思,甚至去畫草圖,去畫很多草圖,去嘗試不同的前景背景的視覺形式,才有可能有所突破。試著把自己最常用的背景處理方式(如:大光圈散景)當成最不得以的背景處理法,讓自己的腦袋動起來。


當然,以上三個瓶頸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已經碰到或是意識到,但是持續的接觸他人的創作成果,並試著多思考其優缺點,也是作為一個創作人必須的功課。那麼,不如就常常來映像咖啡顯影多逛逛吧,相信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by:一瓢飲)

回應本文(0)


[所有●映像咖啡顯影] [TOP]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歷史上的4月●映像咖啡顯影

■ 解讀《攝影評論學》 (2009/4/24)
■ 婚禮攝影在台灣:給婚禮新人以及攝影新手 (2009/4/10)
■ Oops! 一個新的「新人獎」? (2007/4/25)
■ 數位攝影狂潮下之底片優越論 (2007/4/12)
■ 關於攝影作品與個人收藏的一點思考 (2006/4/11)
■ 從佳士得攝影首拍看台灣的藝術攝影市場 (2000/4/26)
■ Club Photo併購Signature Color代表的意義? (2000/4/24)
■ 電腦重要還是頭腦重要 (2000/4/04)


  綜合好文隨選

■ 《 Looking‧Souvenir 》 藝術家的影像 (2007/10/20)
■ 記憶體—高磊當代攝影個展 (2013/5/8)
■ 空位 (2010/4/4)
■ 山 ─ 謝牧岐個展 (2013/5/8)
■ 中興新村的巷弄 (2010/3/31)
■ 《再見與重現》記憶台灣文化資產軌跡─周志全攝影展 (2007/10/20)

 
頁面導覽
首頁 繼續 ●映像咖啡顯影目錄 繼續 如何克服攝影創作的瓶頸
 
●映像咖啡顯影
■ 中古攝影器材之「不淨觀」 (2015/5/21)

■ 攝影情感淺論 (2014/12/27)

■ 《攝影的絮語》推薦序 (2013/10/29)

■ 你今天“微文創”了嗎? (2013/8/14)

■ 從類比到數位-不可逆之可逆(2) 何不攜手共進 (2013/2/6)

■ 後柯達時期的類比攝影 (2012/3/5)

■ 中國皴法與大片幅相機 (2010/11/26)

■ 賞析《荒木經惟‧走在東京》 (2010/10/18)

■ 我看蔡永生的《花窺》系列 (2010/9/5)

■ 解讀《影像謊言》 (2010/6/29)

(more)

早期影像的故事
早期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但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