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重要還是頭腦重要

●傳統化學材料媒介的衰退

就在上個世紀初,攝影藝術正在方欣未艾時,Man Ray,一個年輕人,也是攝影史上傑出的大師,使用了暗房技法弄出了浮雕、色調分離、中途曝光、實物投影……等等超現實攝影(Photo Surrealism)經典作品。然而上個世紀末的1989年,ADOBE公司在麥金塔(Mac)平台上推出了Photoshop這套堪稱影像處理的旗鑑軟體以來,對於傳統攝影和暗房技法造成了不小的震撼和顛覆。

這是攝影影像在銀粒子或是化學偶染體等化學媒材在使用上的優勢,逐漸衰退的一個象徵之一。畢竟底片和像紙等傳統媒材雖然依舊保有高畫質的優勢,但是正逐漸被越來越廉價的百萬像素數位像機和高解析高品質的印表機挑戰。而傳統化學媒材保存不易的限制,讓即使堪稱可以使相片保存500年的永久保存技術,也因為步驟複雜、材料稀少,正逐漸在失傳中。

如果你稍微注意最近國外攝影雜誌內的廣告,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數位像機和印表機的篇幅越來越多,但是使用傳統媒材的專業像機(120或4*5,還有 135的頂級機)也還不少。至於傻瓜像機中的APS先進系統呢,幾乎快要看不到了。快速方便的數位影像時代正悄然來到。

●數位攝影媒材的特性曲線在哪裡

數位攝影的時代已經來臨,還可以從印刷設計和網路媒體這兩個行業上看到端倪。早期一個印刷品的誕生,不外乎要經過「製版照相」和「照相製版」這兩大程序。但是現在呢?電腦拼版已經取代了手工,直接從電腦輸出的網片就可以製版了。也正因如此幾年前許多台灣的拼版師傅失了業。而既然現在所有的商業攝影底稿都是要進電腦排版,一份使用商業攝影的印刷品印前處理的流程不外乎是:商業攝影-沖洗-分色掃描-設計排版-網片輸出-製版-印刷。那麼,可以見到的未來世界,沖洗和分色掃描這兩個流程也將消失,而流程變為:數位攝影-設計排版-網片輸出-製版-印刷。而中間過程的資料傳送,也將由寬頻網路取代人員的往返。

而網路媒體快速的特性更加助長了數位攝影的發展。畢竟在瀏覽器上的WWW世界,對於影像的需求,只有72dpi而已(Mac系統是96dpi)。因此,隨著網路媒體的發展,數位像機的使用率更加的升高了。目前印刷還仰賴傳統底片的畫質和解析,但是如果影像的使用純粹是為了網路世界呢,誰有可能會用還要經過沖洗掃描等程序的傳統底片?

因此數位影像已經佔有時間上快速的優勢,以及保存上的方便性。對於影像的使用者來說,隨意的重複複製,甚至無中生有,都可以藉由影像處理軟體來完成。

●攝影泛數位化之後的迷思

攝影泛數位化之後,對於攝影者有沒什麼樣的影響?由於數位攝影終究要經過電腦的影像處理,因此,在拍照時”預視”作品結果所花的功夫,相對的減少了。以筆者早年從事印刷設計的經驗,曾經遇到很可笑的狀況,就是一張要去背景的照片,協力的商業攝影公司卻以”反正照片還是要經過Photoshop 去背”的藉口,作為背景光線沒打均勻的藉口。因此,攝影泛數位化後雖然基本理論沒有改變,但是對未來一開始學攝影就接觸數位的新人類,卻有一定的影響。數位時代已造就了網路「虛擬」的特性,是否,影像的本質也隨著泛數位化而逐漸虛擬了呢?

筆者大膽的預言未來的影像世界將會隨著數位化而產生量的膨脹,相對地造成質的衰退。未來的世界你我是否會像現在一樣有著充裕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

●電腦重要還是頭腦重要

那麼,對於攝影或是影像的創作者來說,是要掌控數位工具的電腦來的重要,還是繼續保有自己思想的思考空間來的重要呢?其實兩者不一定會衝突到。畢竟電腦是人造的,思考如何掌握電腦這種工具的特性,來完成自己的創作上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只是環境往往不能如願,就像筆者已經成為電腦的奴隸,不論去哪找工作,往往在面試之中會有幾項固定的問題,那就是會的軟體的種類和完成一份作品所花的時間,似乎,從來沒有人討論到作品意念的表達。你認為,究竟是電腦重要還是頭腦重要?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