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2008/6/4

壓垮傳統類比攝影的最後二根稻草

字體大小:
數位攝影已經邁入專業領域不少年了。在不久(其實也一陣時日)之前寫了一篇底片優越論的文章,獲得不少正反不同看法回應,在此不如就接續地看看這個媒材趨勢。

雖然就感情而言,個人喜歡感光乳劑的那種味道,尤其是聞起來的味道;但是就趨勢而言,底片在專業市場已經從末日黃花邁入壽終正寢是不爭的事實。而本文就要揭示出,壓垮傳統類比攝影的最後二根稻草。

稻草一:中判

所謂『中判』是日文,就是台灣人所說的中片幅120相機。在數位攝影剛開始邁入專業領域的時候,中片幅120相機幾乎喪命。然而最近有著死而復生的趨勢。

120相機應應數位化的配套一開始並不算成功。較大片幅的感光元件造成數位機背造價過高,相對應的整體畫素過低造成C/P值過低,都讓專業人士一開始保持觀望。然而隨著數位機背的像素提升到4000萬上下,已經成為專業人士的主流。

試想,專業市場每天的拍攝數量,就當30捲120好了,底片成本沖片成本分色掃描成本算下去,一年恐怕也要突破百萬台幣。算起來真不如數位機背划算,更何況數位還節省不少時間成本。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更顯重要。

我們也稍微看一下『中判』的一線廠商:

Hasselblad:哈蘇這家廠商很積極的和Fujifilm富士投入H系統的開發,和延續V系統數位方案的數位機背的推出,數位中判產品線最齊的廠商之一。

Mamiya:曾一度傳出陣亡的廠商。現在的ZD數位機背系統已經站穩腳步。

Phase One:推出眾家120機身的數位機背,兼容了包括Rollei 6008A以及太早被日本京磁放棄的Contax 645。這家廠商也順勢推出自己的數位單眼中片幅相機系統Phase One 645。

Sinar:這家瑞士4*5相機的名牌廠商。正式從大片幅相機投入中判。推出數位單眼中片幅相機系統Hy6採用Rollei卡口,並兼容Rollei鏡頭。

Leaf:是另一家知名機背廠,其推出的Leaf Afi數位單眼中片幅相機系統也採用德系鏡頭群。

這幾家產業包括了:傳統攝影時期的120與4*5相機指標廠商,以及數位機背專業廠商。Sinar 對『中判』涉入,多少也代表了其以往在大型觀景式相機市場的委縮。而數位機被廠紛紛推出自己的中片幅相機系統,也代表了底片『中判』陣亡廠商所造成的市場真空。並且日系系統在中片幅市場的表現則似乎大不如小型DSLR。

這些『中判』數位系統壓縮到的是中大片幅專業類比攝影市場。就目前中大片幅類比攝影的優勢而言,依舊還是以單張最低成本取得最大畫素的方式(透過掃描後),然而隨著數位機背價錢越來越低畫素越來越高,估計5-10年內中大幅底片就會徹底消失在專業市場。而當中片幅數位攝影機背突破億萬像素的那天,也就是敲響4*5大片幅喪鐘的時候到了。畢竟4*5相機的移軸優勢,早在攝影發展到數位前就已經在120系統上發展的很完整。數位『中判』將要把類比中判大判,判死刑的日子可說是越來越近。


稻草二:數位電影系統

數位電影系統壓縮到的就是135規格的底片了。在之前我曾在文章中說,只要電影還在使用135規格,類比攝影就不會死。當然,就這幾年的狀況而言的確如此,即便是世界上還有許多第三世界的低價底片可以使用,台灣卻已有不少業餘攝影者改玩起電影膠捲並且樂此不疲。

但是數位的優勢當然早已捲向電影領域。就以幾年前開發出的Phantom 65這台數位電影攝影機來說,其畫素規格已經達到70釐的標準。眾所皆知70釐已經屬於imax 系統才用的昂貴玩意,但數位規格確早已經達到。

影視製作後製的數位化,使得數位的Camcorder與電影攝影機有著更多的發展空間。Digital Betacam早也已是專業影視規格之一。在多方的壓縮之下,估計35釐電影膠捲的產量只會逐漸減少而不會增加。關鍵的原則是,當畫質已經達到同樣的水平,數位節省了膠捲的實存物質成本以及數位化後製的時間成本。


因此我在這邊大膽預測的趨勢是,當35釐電影數位化,中片幅突破億萬像素,底片沒有選擇的就只能變成懷舊的古董。10年後,我們來一起看看這樣的預言是否成真。或許,根本不用等十年。

[所有●映像咖啡顯影] [TOP]

歷史上的3月●映像咖啡顯影

綜合好文隨選

[TOP]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