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Developing Image Coffee
映像咖啡顯影
影像的故事
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映像咖啡對談錄
映像咖啡藝廊
映像書齋
攝影專有名詞資料庫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藝術攝影課程講座
映像小舖
攝影游擊隊
咖啡爵士淚
藝術攝影討論區
最新消息
關於本站
映像隨筆留言版
繁體中文
.net

RSS 2.0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2007/11/14

 

〈看的倫理 / Seeing Ethics〉 攝影聯展
@南海藝廊, 11/24-12/8

<看的倫理 / Seeing Ethics> 攝影聯展
陳伯義,張雍,廖家賢,林信宏,王怡人
時間:2007/11/24-2007/12/8
展場:南海藝廊

展覽簡介  

同樣一張攝影作品, 是否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或是同樣一個想法有多少可以表現的形式 , 攝影真的就只是照片而已嗎 , 是不是有新的看的方式呢?
五個不同背景的人 ,卻都決定使用相機來傳達己的想法 ,他們又能激盪出神麼樣的火花 , 能藉著自己的天份讓觀眾對攝影有不同的思考呢?
在南海藝廊的秋天 , 有了一個這樣的攝影展 , 在這充滿著時間的建築裡 , 展開對於影像的對話. 有著人文思慮的張雍, 在布拉格追尋自己 , 細膩的黑白影像中 ,有他對人文的尊重 , 伯義對於廢墟的遺留物的專注 ,扎根於台灣的社會裡, 是對於台灣情感的顯現 .加上他對於色彩的敏銳呈現一張張琦麗的影像.信宏與怡人 ,有相似的背景卻全然不同的影像特質與觀看方式 ,怡人詩意卻疏離的照片裡是超乎常人的感受力 , 將看似平凡的景象都變成剎那的情感凝結, 信宏尖銳而乾淨的影像展示出他對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探討, 企圖貫徹布希亞在物體系所提出的擬像理論而純粹的家賢 , 則在一張張的旅遊拍立得中, 紀錄了他對於建築的呈現與描寫。
五個年輕且各具特色的年輕人 , 一起邀請了所有對影像有興趣的觀眾來參與影像的對話與探索 , 開放的討論與單純的欣賞都將成為這場展覽裡不可或缺的元素。

<they 她們>= By Simon Chang 張雍
A documentary Project about Ward #2 in Bohnice Mental Hospital in Prague, Czech Republic.
www.simon.chinito.com

由於母親在醫院上班的緣故,從小學開始,每天放學後我總是到醫院等候她下班帶我回家。一個好奇的小男孩,將偌大的醫院當作是他私人的遊樂場。是一個比媽媽買的〈金銀島〉童話故事書更刺激;也更真實的冒險, 是一個自己可以當冒險卡通主角的難得機會。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病房,從驚訝地目賭育嬰房裡竟然會有那群身型比自己還嬌小,靜靜地吸著奶瓶的嬰兒們,到醫院地下室那條
守衛伯伯口中小孩子進去就不准再出來的陰暗走廊(後來才知道那是醫院裡的"太平間")關於醫院裡的點點滴滴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就這樣,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但是對一個花盡全部心思想著接下來要去哪一個角落冒險的小男生,醫院裡每天接連上演的那一幕又一幕關於生離死別的悲喜劇,絕非他所能理解的課題,但他總是記得以當時瘦小的身材,仰望那一張張大人們非常"神秘"的表情,那是總他無法理解的情緒,他那時完全不懂什麼是悲傷; 或者是傷心難過究竟是什麼意思...但醫院裡一張張謎樣的臉龐,他卻從不曾忘記....4年前來到歐洲,開始從事DOCUMENTARY PHOTOGRAPHY。花了一年的時間,在布拉格及其他歐洲城市的街頭,捕抓那些令我心頭一股悸動的短暫邂逅; 那些浮光掠影的瞬間,隔一段時日我發現我收集了好一些的影像是關於街頭的流浪漢,醉倒在路邊的年輕人,相擁而泣的情侶,而其中最吸引我注意力的莫過於那些凝望遠方沉思,不知正在思考什麼難解謎題的神祕表情;我於是開始思考有關現實的嚴峻及人們如何反應,並且企圖在影像中反覆地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在與友人的閒談中得知布拉格有這麼一所全中歐規模最大的精神療養院-Bohnice,頓時孩提時代的那個唐吉軻德又再地獲得召喚,就在幾次與院長的會談後,我再一次地展開了睽違多年醫院裡的冒險,彷彿是對童年鄉愁致敬的朝聖之旅,我帶著相機,想知道事隔多年我究竟會如何看待像醫院這樣的場域,我想理解關於人的脆弱的種種秘密,或者只是單純的好奇,好奇在布拉這座美麗城市的一角,這所一般人一提及;一種傲慢的偏見便油然浮上臉龐的"瘋人院",究竟收容著什麼樣受傷的靈魂...


我完全沒有預期最後自己竟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幾乎每天定期地造訪Bohnice
精神病院,坦白說,第一天的經驗的確不好受,院長的祕書很熱心,特別位我安排了一趟"精神病院導覽"-Bohnice本身就是一座佔地龐大的公園,有一座教堂,馬場(供特殊療程使用),劇場,以及一所特教中學,平常除了病情較輕或即將出院返家的病人在公園裡散步外,一般布拉格市民也會利用假日在悠靜的環境裡溜直排輪,Bohnice共計有35個部門,每一個部門都是獨棟的3層樓,20世紀初的建築,2500名病患住在這個這個離市中心40分車程的小市鎮裡,這裡沒有一般的觀光客印象裡關於布拉格中古世紀城堡或查理大橋那樣浪漫的氣息,空氣中總是凝結著一股莫名的沉重,即便是晴朗的好天氣,那些略帶陳舊歷史感的建築,以及公園裡緩慢散步的病人們以那種深邃,但焦點永遠不確定是否放在我身上的眼神打量著我;在Bohnice有種距離外頭現實世界好遙遠的感覺.....

秘書說Bohnice的行政及醫護人員每一個人都有一把鑰匙,就那一把鑰匙,可以打開這35個部門的大門,大門大部分的時候是深鎖著,部份獲得醫生許可的病人才可以自由進出,不然得待在部門裡按照醫師排定的作息進行療程,只有在家人的陪同下可以到公園散步。就在秘書及他那把"Bohnice之鑰"的帶領下,第一天我便參觀了10個不同的部門,從病情最重,有幻覺甚至自殘傾向,需要醫療人員24小時看護的精神分裂患者,到醫院特教中學裡那群一臉天真孩子氣的青少年,患有老年癡呆或失憶症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或是可以與我深入且愉快地交談的年輕女士告訴我自己有酗酒或吸毒的前例..就這樣,第一天我便目睹了這麼多我從未見過甚至不曾想像過的畫面,我永遠記得祕書打開第一個部門的大門時,迎面撲鼻而來的那股混雜著廁所的潮濕及病房消毒水的強烈氣味,讓我頓時遲疑了好一會兒,而病房內那種黑色電影中總是使用的高反差打光方式,搭配上病人們猶疑不安的眼神,著實不好受,我待在二號專門治療女性憂鬱症患者的部門直到晚上十點她們就寢,與護士們簡短交談後,一個人走在空無一人的公園裡,回想著這一整天有如電影情結的經歷,頓時覺得胸口有塊大石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大口大口地喘氣,那個晚上,我就是無法入眠...

我想著所謂"正常"與 "不正常"的界線究竟為何?誰又有權來替人們決定?
為何一夕之間大腦裡的神經訊號就那樣產生錯亂的傳遞?人是否比我們想像中
的還脆弱?一連串的大哉問,我花了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在二號部門,這個專門治療女性憂鬱症的部門裡試圖尋找任何可能的答案,起先的三個月並沒有拍攝太多的照片,倒是花了許多時間在與她們交談,二號部門的病患有17、18歲的女孩,到80多歲的老奶奶,四十位左右的病患依病情被區分成白、藍、黃三個組別,她們大部分無法得到醫生的許可,必須待在病樓裡,空間狹窄光線陰暗的吸菸室;似乎是她們在沒有太多選擇之下最長消磨時間的社交場所,廉價的香煙一支接著一支,從不間斷,我無法不注意那些焦黃,有些甚至泛黑的纖細手指,當我聆聽她們的故事時,我總是想像著,就在不久前,這些被丈夫疼愛的妻子們,孩子們所仰賴的媽媽們,在她們來到Bohnice之前是什麼模樣,想必與我現在所看到的有很大的差別....這裡幾乎每位女士都隨身攜帶著她們珍藏的家庭相簿,她們也十分熱情地與我分享她們珍藏的回憶,那些她們被迫暫時放棄、留在醫院高牆外、現實世界裡的家庭生活。看著那些註記著美麗時光的生活照,有些攝於鄉間的渡假小屋,或是國外旅行的風景照,還子們成長的紀錄,生日派對,就如你我的家庭相本一樣,隨處可見那些生活的甜蜜。最令我訝異的是她們每一個人現在的模樣,都與照片裡的她們有著戲劇化的落差-臉上的笑顏不再,頭髮明顯地沾了過多的污垢,臉頰更顯消瘦,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遠離家人的關愛下,她們的臉上全然失去了光澤,像幅被遺忘在倉庫角落的肖像畫,蒙上一層又一層厚重的灰塵,光彩盡失...造訪的初期,我還不是很清楚裡邊的狀況,在幾次與她們的談話中,我只是好奇地問道:"那妳先生呢?他有常來看妳嗎?"或是"你孩子們在學校裡都好嗎?"沒想到只要我一提及那些如"先生";"孩子們"之類的"關鍵字",這就好像按下她們情緒反應機制中的一顆關鍵按鈕,她們起先是一陣沉默,不發一語,接著黯然地留下眼淚,越哭越傷心,情緒有時甚至整個失控,以醫生來注射鎮定劑讓她們入睡收場,我還因自己如此的疏忽而感到頗為內疚,也學到了經驗,儘量避免觸及到那些會讓她們情緒起伏過大的話題,畢竟那些不甚愉快的記憶,也是之所以她們會在Bohnice出現的原因。

在這一年半裡,目睹了好幾次幾位女士起先是聚在吸菸室裡抽菸然後談起彼此的丈夫,過後不堪回首的記憶,時而口角,時而彼此安慰,相擁而泣,場面混亂卻也十分感人,但總是帶著苦澀的心酸。我於是開始瞭解-問題不只是出在眼前這群頓時失去與殘酷現實搏鬥能力;而被界定為"精神病患者"的無辜女性身上,醫院高牆外現實世界裡混沌的價值觀,現代社會日趨複雜的家庭關係,甚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心,我想才是更複雜,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所在;將這群女士鎖在一棟樓裡,每天照三餐服用藥劑,情緒不穩時給一針鎮定劑,外頭現實世界裡那些傷害她們的問題癥結並不會因此而獲得任何的改善,至少我這麼認為。

二號部門裡有個停留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的規定,三個月的期限一到,依照醫生對病人康復情況的診斷,一半的女士們可由家人接回家休養,病情未獲改善者則轉到其他部門繼續療程,一年半來,我好幾次感到慶幸地與一些得到醫師離院許可的女士們道別,看著她們坐進親人的轎車,開心地往家的方向駛去,卻也好幾次訝異地在2、3個月後再看著救護車將一臉倦容,無精打采的女士再次送回二號部門,進行另外三個月的療程…護士們告訴我,"其實二號部門裡的女士都是那幾張熟面孔.."在拜訪Bohnice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我目睹了許多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畫面,在高牆的這一側,現實世界裡的人們常存在偏見,不願去碰觸的那一塊,從與她們近距離的接觸中,我體認到,精神官能失調這樣現代社會中的文明病-過多的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潛在的患者,甚至有可能發生在你最親愛的人身上,我也必須承認要當一個"廣義下的正常人",似乎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
這讓我想起保羅.科爾賀(PAOLO COELHO)在他以斯洛尼亞的Asylum為背景所寫的小說-<薇婼妮卡想不開(veronika decide morrer)>所提及的論點:"如果每一個人都了解自己內心的瘋狂,並與之相處,則世界會是一個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嗎?
不,人們會比較公平,也會比較快樂."


展 場:南海藝廊
地 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9巷3號
電 話:02-2392-5080
開放時間:星期三至星期日下午二點至九點半 (國定假日休)

(by:一瓢飲)

回應本文(0)


[所有●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TOP]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歷史上的4月●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 伊莎貝爾‧于佩爾(Isabelle Huppert)肖像中的女人 (2009/4/26)
■ 晚清碎影 - 湯姆遜(John Thomson)眼中的中國 (1868-1872) 巡展 (2009/4/26)
■ 鄉•親——阮義忠攝影展 (2009/4/15)
■ 【巴黎漫步】林本良攝影個展 (2008/4/15)
■ 《攝影家的書》─世界名家攝影集特展 (2008/4/11)
■ “Dance, Formosa” Elsa Wang 攝影展暨新書發表 (2008/4/10)
■ 光的另一邊 - 陳長志與林向秀舞團的影像書寫 (2008/4/6)
■ 凝視驛鄉《Voyage 15840》---移工攝影集及攝影展 (2007/4/30)
■ 城市之光 - 德國Knut Hartmann的攝影印象 (2007/4/21)
■ 台灣前輩攝影家系列─《吳紹同的鶴之魅》 (2007/4/16)
■ 台灣橫著看-真實的假象 -蔣載榮攝影個展 (2007/4/4)
■ 【祭特洛伊‧本事紀】‧陳逸宏影像個展 (2006/4/22)
■ 移駐勞工的影像自述 (2006/4/2)


  綜合好文隨選

■ 灰.咖啡移機移址 (2008/9/3)
■ 遮公掩音-2013游本寬個展 (2013/10/22)
■ 日升之屋 (2010/7/20)
■ 一月的生日祝福 (2006/1/3)
■ 衝突的影像 (2008/2/24)
■ Fantasy。Crazy 風信子‧風子: 風信子協會與潘俊宏聯合攝影展暨紀錄片展 (2008/9/2)

 
頁面導覽
首頁 繼續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目錄 繼續 〈看的倫理 / Seeing Ethics〉 攝影聯展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 七菜乃自拍人像攝影個展「裸身裝」 (2016/3/28)

■ 藝想法蘭西 (2016/2/19)

■ 臺灣留影-黃則修的人文世界 (2016/2/2)

■ “Adventures” Samalive Solo Exhibition (2016/1/29)

■ 【內在的視野】汪源隆個展 (2015/12/13)

■ 《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 (2015/10/11)

■ 「古典技法白金作品」井津建郎(Kenro Izu)攝影個展 (2015/10/11)

■ 2015 I am on my way - 楊琇如攝影個展 (2015/10/3)

■ 第五屆 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2015/9/23)

■ 上海藝術影像展 (2015/9/10)

(more)

早期影像的故事
早期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但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