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Developing Image Coffee
映像咖啡顯影
影像的故事
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映像咖啡對談錄
映像咖啡藝廊
映像書齋
攝影專有名詞資料庫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藝術攝影課程講座
映像小舖
攝影游擊隊
咖啡爵士淚
藝術攝影討論區
最新消息
關於本站
映像隨筆留言版
繁體中文
.net

RSS 2.0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資訊轉載自展覽官網
2007/11/28

 

食飽未? ─ 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中的幾個攝影影像藝術子題
Have You Eaten Yet? ─ 2007 Asian Art Biennial, @TMOA, 10/13-2/24

展覽時間:2007/10/13至2008/2/24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A1、B1、C1~C4、E展覽室、竹林廳、水牛廳、數位方舟


金俊,《我們》系列自述
      
從我的攝影作品中可看到好幾群先以電腦合成方式製作出一具裸體人形,再將這具裸體複製為好幾個不同空間面向的圖像。這些人體互相擁抱,身上什麼都沒穿,只刺上各式品牌,包括大型企業商標(像是古馳、星巴克)到宗教與政治圖像等的刺青。我揚棄彩筆和畫布,而以「滑鼠繪畫」的方式製作這些刺青。也就是說,這具裸體每翻轉一次空間向度,我便一次次用電腦滑鼠在這同一具裸體上畫這些刺青圖像。傳統韓國文化視刺青為社會禁忌,通常只在罪犯身上看得到。我在韓國服兵役時開始在朋友身上實驗刺青藝術。與其說它是社會禁忌,我稱之為「社會刺青」


漢斯.凱普,《超負載的機車》系列

越南是個轉型中的國家,沒有任何地方比街道更能將這種轉變展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目前機車是當地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若想在車水馬龍的狹窄巷弄中穿梭自如,機車自然是理想的上選。但機車不只是方便人們行動而已;它也運送了形形色色的貨物與農產品。
人們的習慣隨著經濟發展而改變。汽車開始取代機車,越來越多人住進高樓大廈,每天騎機車到鄰近街角市場買菜的習慣,也漸漸被每週一次開車上超級市場的血拼之旅所取代。
我拍攝這些照片是為了停止這樣的發展。我想紀錄一種正被所謂「經濟成就」快速扼殺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樣的發展是不可能停止的;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越南的街道看起來和曼谷、新加坡、台北沒什麼不同。到那個時候,我們才會驀然回首,懷念起那令人不可思議的時光 - 那滿街都是超負載的機車,以及它們載送的那些目不暇給的各色物品的日子。


李小鏡,《叢林》系列

當太陽西沉時, 卻喚醒了另類生命的狂野生活。 夜色中, 顯露出有虎視耽耽的肉食動物, 也有弱小無助的受害者等等。 《叢林》系列就是以當今都市生活中, 一些族群在沈迷於大都會叢林中, 所顯露出他們的野性。 人以肉食動物的本能與人際關係互動的描繪。〈叢林〉是我進一步, 將 2001年〈夜生活〉場景拉回到大都會叢林中, 進入到你我所熟知的環境之中, 直接面對燈火昏黃下所隱藏的騷動與不安。


梁萬斯,《生活的片段》系列

人類在無邊際的宇宙空間裡是微不足道的。人類一生所走過的「時空」也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人類所感知的卻是具有「活著」的意義,這似乎要比「空間」與「時間」來得親切。在現實的體會中,「活著」的「意義」卻又反過來被「空間」與「時間」所局限。「生活」就是「活著」在這種矛盾之中的過程。在當今迅息萬變與物欲消費的社會之中,「生活的意義」似乎不及「生活的目的」來得重要。生活在後現代社會的人,也許都是「目的」的追求者。從個人生活的角度來看,「生活的目的」一般都離不開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訴求。而群體的生活圈子則為個人「生活的目的」增添更大的負擔。反之;「生活的意義」又隨著群體的生活圈子擴大而有所得著。
美國文藝評論家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形容照片是一面映照,反射每個人的道德與良心的鏡子。而英國馬克思主義評論家 約翰‧柏格(John Berger) 卻認為照片本身並無法像記憶那樣可以保存意義。它們只提供具有可信性和嚴肅性的外觀。
攝影作為視覺媒介,其優勢在於它的「紀實」性。從「紀實」的角度在生活中尋找客觀的視覺元素,再將這些素材主觀地在照片上呈現,就是這次參展作品的基本創作概念。展出的攝影作品以「生活的片段」為主題,整幀作品都是記錄一些人眾一起做著同一件事,他們之間不一定存有任何默契,甚至互不相識。究竟是什麼東西驅駛他們在同一時空之中做著同一樣的活動呢?是共同的「生活目的」還是共同的「生活意義」?
答案可能就在那「鏡子」的映照及反射中,或在那具有可信性和嚴肅性的「外觀」中找到。


渡邊豪,《臉》系列

「臉」這個字有其特殊意涵,意指夾在兩個領域中間的那層自主的「表面」。比方說,《臉》系列作品所呈現的皮相不僅是由隱藏在其背後的內在因子所支撐的表面結構,也不只是觀看者可按照自己的選擇隨意賦予特色的想像元素。《臉》系列所展出的所有皮相皆為內在與外在領域間的分界,而它們卻不屬於任何一方。它們只不過是沒有真正內涵的表皮,透過表面張力,意即像是皮膚質感或飾物等等的強度,來營造現實感。
我製作這一系列僅由其各自的表皮而構成的臉,是為了創造一種「既非人也非物」的東西。這樣的動機是此創作過程固有的一部分,因此視覺影像就成了先決條件。如此一來,「人」就成了由內涵與精神自主性所支撐的圖像;而「物」則是一種像魁儡偶一般,能被物化成為可供使用或消費的實體象徵物的圖像。另外,不論我們將「人」與「物」之間的差異看作是影像生命的內在、或者外在來源,我們都可能對「人性」這個能夠賦予影像生命的「人」的靈體,以及接收這種靈性的「物」的實體,作出平面形式的詮釋。這個細微的差異存在這「非人亦非物」的實體之中。而無論如何,創造某種「非人非物」的實體並不是為了製造出存在於「人」與「物」,或「靈」與「肉」這兩個毗鄰領域的分界,卻不屬於任何一邊的東西,也不是為了將這種東西轉變成一種混雜的第三領域,而是為了創造出佔據了彼此相互牴觸的位置,卻無可名之的影像。
我的《臉》系列所呈現的是一組肖像。我使用不同模特兒的皮膚作為每一幅作品的基礎。這些皮膚在質地、痣分佈的位置、乃至於眉毛形狀等方面皆各有千秋。我將這些皮相上的差異描繪成一幅類肖像圖像。一方面,賦予這些皮膚特色的外在形式各有略為不同的表情,然而它們本質上毫無二致,因為它們都沒有個別的獨特性。就其本身而言,皮膚缺乏任何發展個人獨特性的基礎。「肖像」意指某種被描繪、被表達、因此被認為存在於身體之後的東西。但因肖像本身並不具有這種外在形式,所以無法自行揭示任何訊息。然而當我們將幾幅肖像並置在一起時,單單是圖像表面上所顯示的這些皮不同膚之間的差異,便足以達到肖像特有的力道。


開放時間:週二~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電  話: 886(04)2372-3552
傳  真:886(04)2372-1195
地  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大眾運輸工具:      
           
由各城市搭乘火車至台中火車站後,改搭乘仁友客運59或89號(後火車站搭車)、台中客運71號、統聯75號等市內公車至美術館。
美術館站牌:89(仁友)、 75(統聯)、 71(中客)      
文化中心站牌:40(仁友)、 30(仁友)、 71(中客)、 75(統聯)、 10(仁友)、 台中-土庫-沙鹿(豐客)、 台中-沙鹿-台中港(豐客)
向上國中站牌:89(仁友)、 71(中客)

(by:小編)

回應本文(0)


[所有●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TOP]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歷史上的3月●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 返照與迴光:TIVAC十週年 陳順築特展 (2009/3/26)
■ 第三自然 - 痕跡.記憶.無意識 (The Third Nature from Trace to Memory (2009/3/26)
■ 疏離的介入-林芙美攝影展 (2009/3/19)
■ 『 眼見、觀思,磐古系列—呂良遠影像展 』 (2009/3/17)
■ Light Overtrue 黃國彥個展 (2009/3/5)
■ 《You and Me and Something Else》─王琬瑜個展 (2009/3/5)
■ 羊的野餐 許純瑜攝影展 (2008/3/19)
■ 也趣新館開幕首展 「實文件-日本當代寫真」 (2008/3/4)
■ [黑色的臨界] 羅伯特‧貝比柯(Robert Babic) 攝影作品展 (2008/3/2)
■ 13 Endless (2007/3/30)
■ 二個FNAC 的展:「伍佰。風景」攝影展以及李增國的「散步旅行蒙特婁」 (2007/3/27)
■ 台大攝影社─《跨世代聯展》 (2007/3/18)
■ 與世界約會-傅朝卿教授世界建築與文化遺產攝影展 (2007/3/11)
■ 心的視界 - 柯錫杰攝影個展 (2007/3/11)
■ 《茶鋪》中國攝影家─陳錦攝影展 (2007/3/1)
■ 時代閱圖 (2006/3/3)


  綜合好文隨選

■ Giuliano Bekor (2009/8/20)
■ 通 / 透 (2007/3/29)
■ 光影歲月—庶民台灣1920-1992 (2012/5/2)
■ 攝影師小玥 (2009/8/18)
■ Saint-Malo 法國風情攝影 (2005/10/16)
■ 好,不好?開心,不開心? (2012/4/27)

 
頁面導覽
首頁 繼續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目錄 繼續 食飽未? ─ 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中的幾個攝影影像藝術子題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 七菜乃自拍人像攝影個展「裸身裝」 (2016/3/28)

■ 藝想法蘭西 (2016/2/19)

■ 臺灣留影-黃則修的人文世界 (2016/2/2)

■ “Adventures” Samalive Solo Exhibition (2016/1/29)

■ 【內在的視野】汪源隆個展 (2015/12/13)

■ 《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 (2015/10/11)

■ 「古典技法白金作品」井津建郎(Kenro Izu)攝影個展 (2015/10/11)

■ 2015 I am on my way - 楊琇如攝影個展 (2015/10/3)

■ 第五屆 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 (2015/9/23)

■ 上海藝術影像展 (2015/9/10)

(more)

早期影像的故事
早期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但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