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Developing Image Coffee
映像咖啡顯影
影像的故事
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映像咖啡對談錄
映像咖啡藝廊
映像書齋
攝影專有名詞資料庫
藝術攝影展覽資訊
藝術攝影課程講座
映像小舖
攝影游擊隊
咖啡爵士淚
藝術攝影討論區
最新消息
關於本站
映像隨筆留言版
繁體中文
.net

RSS 2.0



 
 
●映像咖啡顯影


季惠民,〈解讀《攝影評論學》〉,《絕色光影》,37期,台北:雅墨文化,2009年3月,頁129。
2009/4/24

 

解讀《攝影評論學》

在臺灣,默默為攝影影像論述努力的朋友其實還不少。曾為攝影新人獎得主的陳敬寶跨入攝影論述翻譯的這本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教育系Terry Barrett教授所著作的經典課程教材Criticizing Photographs, An Introduction to Understanding Images. 第四版可以說就是去年2008年的重要出版成果之一。在國內幾乎以攝影器材為主要內容主題的出版市場中,這本讓原作者獲得傑出教學獎的重量級重要著作繁體中譯本的出現可以說是相當亮眼。


作為影像或是攝影的文字書寫

影像視覺藝術出版的這本繁體中譯本書名譯作《攝影評論學》。若以這本書的原文意義來口語化翻譯則是:評論照片,介紹了解影像的方法。而稍早中國大陸針對第三版的簡體中文譯本則譯作《影像藝術批評》。雖然攝影這個詞更傾向是方法與過程而影像更傾向是目的與結果,一書各表的狀況雖然在所有不同的翻譯書中都可能出現,但就書名而言,臺灣版的譯名則更像攝影學門的課本,中國大陸的版本則像藝術評論的參考書。

不論是攝影學或是藝術評論學門在臺灣的學院分工中都已實屬冷門,冷門到惟一的大學攝影科系最近還被教育部大學評鑑為有待觀察。不過個人粗淺地認為,這深入淺出的書若僅止於作為攝影學門或是藝術評論學門的大學課本總是稍嫌可惜。就其內容對藝評方法的論述與鋪陳,不但可以讓人正如其原始英文書名一般,除了學習解攝影影像的方法,更能進而激發出影像書寫的不同方式。此外,對於了解攝影影像的形式與內容更有相當實際的助益,而這已實屬影像的社會功能之一。


化解大眾對於攝影影像評論的誤解

在臺灣,隨著攝影展、攝影集等攝影相關文字論述不少,但這類文字論述往往或為求展覽宣傳與商業行銷等目的,因此多以帶有歌頌作者的創作努力與成就,以及以生平傳記式這類的介紹為主。雖然說讚美也是一種評論的呈現,但是為社會大眾用文字來描述與解釋攝影影像作品形式與內容為主的論述,在臺灣的諸多攝影展中卻已實屬相當少見。

雖說一般大眾對於評論與批評的認知總帶有負面思考的色彩。然而這本書一開始就對於評論或是批評下了嚴謹的定義。作者認為評論的目的更是增進社會大眾對於作品了解。良好的評論必須至少具有描述與詮釋,而未必一定要具有價值判斷。而在整個評論論述之中,作者認為闡釋或是詮釋藝術作品才是最重要且必要的步驟,並且通常經過這樣的論述過程的文字論述,往往正面肯定會多於否定。

而作為本書一到三章的視覺藝術評論方法,則更提供其他視覺藝術領域一種具體可行的藝術評論方式,更值得多加參考。在臺灣即便是其他視覺藝術相關領域的藝評論述,如同Barrett教授書中所傳授的論述模式與方法似乎也不常出現。先估且不提論述文章是否具有對於社會大眾理解藝術品的宏觀責任感與使命感,台灣不少藝評論述多藉由賣弄一堆國外理論術語與國外大師理論來營造藝術作品與社會大眾更大的鴻溝與距離。這樣的方式或許只抬高了作者或是藝術家個人的精英價值,卻讓無法理解那些學術用語的一般大眾離藝術品距離更遠。具體來說,台灣當代藝術展覽中的影像文字論述,前幾年最常見的要不是套用布西亞的『擬象』,要不就套用羅蘭.巴特的『刺點』...... 等等,這些把藝術評論理論化的工作,其實是在Barrett教授這本書的藝術評論所方法中的最後步驟:理論化或是理論概括藝術作品。而就藝評方法的實踐而言,價值判斷和理論化則遠不如描述和詮釋作品來的重要與必要。這點也是所有讀者應該借鏡深思的地方。


期盼攝影影像評論家時代的來臨

不論什麼樣的藝術領域,或許都需要有固定的社會群眾的支持,創作作品才更有社會價值。然而作為攝影創作與社會大眾中間的批評家角色,在臺灣幾乎除了政大郭力昕教授曾將評論文字集結出版之外,很難讓人聯想起誰是有具體影像藝術論述書寫內容的第二人。

為社會大眾詮釋攝影藝術品,除了需要具有攝影創作能力,並且鍾愛攝影藝術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終其一生從事攝影藝術的思考與寫作,才能夠長時間為社會提供攝影藝術創作的理解。然而,就書中所提出的美國攝影評論作家群中,諾大的美國畢生堅持從事相關努力的人士似乎也就是那麼幾個。除了作為這樣的評論家需要某程度的堅持,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攝影藝術養份。也期盼臺灣或是華人社會有朝一日,這樣的攝影影像評論家時代也能夠來臨。


延伸閱讀:(摘自簡體中文版譯本)

(by:一瓢飲)

回應本文(0)


[所有●映像咖啡顯影] [TOP]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歷史上的3月●映像咖啡顯影

■ 穿太多的歐姬芙:我看曾敏雄攝影展中的論述問題 (2008/3/27)
■ 你拍的東西是Cliché嗎? (2007/3/28)
■ 新世紀華文攝影影像媒體觀察:《絕色光影》,《Inter Photo印象雜誌》及《映像》雜誌 (2007/3/13)
■ 《攝影的發展與市場》與攝影家出版社的發展與市場 (2006/3/5)
■ 攝影部落客:發達網路時代的影像抒情詩人(二) (2005/3/13)
■ 效應、策略、15年 (2002/3/14)
■ 一兩個攝影數位化的必然發展與應用 (2001/3/04)
■ 從921震殤看台灣報導攝影 (2000/3/26)


  綜合好文隨選

■ 「柯錫杰『探』莫內」攝影個展 (2014/7/9)
■ 2008年「第四屆TIVAC 365傳統攝影獎」得獎作品展 (2008/12/16)
■ Sylvie Malfray (2010/11/24)
■ 解讀《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 (2004/6/09)
■ Haeesoo 景觀攝影展 (2006/9/11)
■ Jean Baudrillard 尚.布希亞-攝影.密碼個展 (2014/6/29)

 
頁面導覽
首頁 繼續 ●映像咖啡顯影目錄 繼續 解讀《攝影評論學》
 
●映像咖啡顯影
■ 中古攝影器材之「不淨觀」 (2015/5/21)

■ 攝影情感淺論 (2014/12/27)

■ 《攝影的絮語》推薦序 (2013/10/29)

■ 你今天“微文創”了嗎? (2013/8/14)

■ 從類比到數位-不可逆之可逆(2) 何不攜手共進 (2013/2/6)

■ 後柯達時期的類比攝影 (2012/3/5)

■ 中國皴法與大片幅相機 (2010/11/26)

■ 賞析《荒木經惟‧走在東京》 (2010/10/18)

■ 我看蔡永生的《花窺》系列 (2010/9/5)

■ 解讀《影像謊言》 (2010/6/29)

(more)

早期影像的故事
早期藝術攝影網站巡禮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但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