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張圖的空間感都相當扁平。上圖利用一大片草地背景突顯畫面重點,而下圖則利用木板作為背景來讓枯葉的靜物造型得以更清晰。 (點圖可放大)
|
既然大家已經對相片是屬於二度平面的視覺效果有所認識,那麼,在認識構圖原理之前,我們也得稍微了解一下所謂照片的視覺化效果,完全取決於你想讓觀看的人看到什麼。攝影是來自歐洲的發明,因此西方藝術中的所謂「透視」原理也符合攝影的構成。當然這裡所謂的「透視」不是讓人看光光的意思,而是物體看起來的遠近距離感。 視覺層級的營造,就是這種平面與縱深的調整。你可以透過構圖、像機視角以及鏡頭焦段的差異,讓畫面看起來深遠些或是扁平些。
平面化 有時候照片不需要有太深的視覺縱深,反而會形成更具體的視覺訊息,讓觀看的人一目了然,這時「平面化」的畫面構成就很適合。 「平面化」畫面的方式就是透過將背景單純化、減低與減少畫面的視覺層級與深度感。除了利用數位傻瓜的變焦望遠端之外,讓拍攝主題有個單純的背景,以及避免畫面上出現其他視覺元素來對比主題元素的位置深度,都是可採行的方式與方法。
縱深感
 這張照片是採用透過畫面中道路從大到小的延展,以及盡頭奔跑的孩子營造出梅林的縱深感。
 從前景也是畫面主題的咖啡杯,中間桌椅,背景窗邊的男女,這三個不同的層次讓畫面看起來比實際更加縱深。 (點圖可放大)
|
將較於平面化,縱深感就是利用畫面上的元素構成,對比出模擬空間中的深度感。具有深度的空間感營造,需要透過畫面的前中後三個視覺層級畫面元素的安排與大小的對比,才能創造出具有縱深感的照片。
要創造縱深感的畫面可以多利用像機鏡頭的廣角W端。廣角端的透視感可以容易地把距離感拉開,加強前景和背景的透視與距離效果。當然畫面上的元素佈局與位置安排也要注意。
 |
|
傻瓜像機學攝影線上教程目錄
|
 |
- 前言
- 像機
- 光線
- 構圖視點與角度
- 實戰守則
回應本文(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