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靜山逝世十週年未公開攝影作品展 ─ 隱匿的風采@ TIVAC, 10/1- 10/26


TIVAC展場提供
郎靜山逝世十週年未公開攝影作品展 ─ 隱匿的風采

‧ 展覽日期:2005年10月1日(週六)至 10月26日
‧ 開幕酒會:2005年10月1日(週六)2:30pm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座談會 Lectures :

第一場SessionⅠ: 2005. 10. 1 (週六Sat) 4 :00pm
講 題 : 郎老攝影面面觀
主講人 : 莊 靈 (世新大學兼任教授)
Topic : Facets of Maestro Lang’s photography
Lecturer : Chuang Ling (Part-time professor in Shih-Hsin University)

第二場SessionⅡ: 2005. 10. 8 (週六Sat) 2 : 30pm
講 題 :未完成的攝影考古學研究
對談人: 蕭永盛 (美學書坊負責人)、
周修平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畢)
Topic : The Archeology research of the un-finished photography
Dialoguer: Hsiao, Yung-Sheng (A Books Caretaker)
Chou Shiu-Ping (Graduate of Institute of ar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第三場SessionⅢ: 2005. 10. 15 (週六Sat) 2 : 30pm
講 題: 另一個郎靜山
主講人: 林志明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Topic : Another Lang Jing-Shan
Lecturer : Lin, Chi-Ming (Vice-professor i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在畫意之外,在集錦之外
文:葛雅茜(TIVAC特約撰稿)

好奇的提問

想像走進郎靜山的攝影展場中,你期待看到什麼樣的作品呢?這個問題似乎問得多餘,毋須贅言,當然是他富含中國畫意的集錦攝影。在過去四十多年來,他的集錦攝影,是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更是讓他享譽國際的經典風格。

郎靜山出生於清末民初,成長於東西文化衝突與交融的歷史關口。他將屬於西方的攝影藝術,加入東方性格,塑造出強烈個人風格的沙龍攝影。他的作品從中國出發,在西方獲得肯定,從此樹立他個人的成就;而這樣的成功,又在日後讓他成為後輩爭相效法的大家,儼然是台灣攝影界唯一的美學標準。

然而,隨著時代觀點的遞變,美學風格的更異,讓人不禁想問,郎靜山作為中國攝影的第一人,他深厚的中國美學素養除了刻意經營的集錦作品之外,如何自然流露於他的紀實攝影中?他作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又曾經拍過哪些深具歷史價值的時代原影?而他超過一世紀累積的攝影作品,如果以現代的美學觀點去重新檢視,是否有出人意料的新作讓人驚艷?

隱匿的風采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於一九九九年成立時,曾以《中國人文精神的延續者--郎靜山》為題,作為成立的第一場展覽。事隔六年,再辦郎靜山個展,在歷經時空轉換,這再一次的展覽應該呈現什麼樣的時代意義與詮釋呢?

郎靜山於一九九五年辭世,身後留下一萬兩千張的影像檔案,其中有上千張保存良好的原始底片。這當中有近八百張是攝於抗戰期間的中國山河原影,另外還有一些零星拍下的台灣風光和晚近出國時留下的異國風景。這些照片在郎靜山在世時,或許因為不符合他的美學標準;或不適用於集錦技法,所以多數都不曾曝光。此次名為《郎靜山逝世十週年未公開攝影作品展-隱匿的風采》,就是以這批影像檔案為內容,從中挑選出近五十張作品發表。

集錦之外

因此,走進這次的展覽中,當看到兩三張熟悉的集錦之作後,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這又是一次標準的郎式攝影展。當出現他慣用的視覺語言時,風景像是出現在〈曉汲清江〉的挑水婦人;人物像是蔣介石、齊白石、張大千;靜物像是花鳥、蜻蜓、白鶴等,全都脫去集錦的技法外衣,呈現他們未經人工雕琢前的模樣。

另外,還有一些讓人不禁懷疑的新作,現代感如鳥瞰的紐約高樓、佛光山風景、充滿抽象動感的白鶴、饒富幾何視覺感的工廠;或是帶點劇場味道的空屋裸女;甚至小品如休憩中的貓。

每個人都是複雜而多面,更遑論藝術家。曾經我們所以為的,是藝術家呈現的;是外界期待的;是媒體塑造的。而如今,遠離斯時斯地的人、事、物,作品自有它超越時空的評價,如此來談經典與大師,才更具實質的意義。

郎靜山細說生平

1892 生於江蘇淮陰,祖籍浙江蘭谿。
1904 赴上海求學,就讀於私立「南洋中學」預科班,受到國畫老師李靖瀾的啟蒙接觸攝影。
1919 成立「靜山廣告社」。
1924 「藝術寫真研究會」,更名為「光社」,並於北京中央公園作第一次公開展覽,此為最
早研究攝影的團體。
1925 創辦「中國攝影學會」。
1927 初識張大千之二兄張善孖,成為至交,後亦與大千交好,以攝影參加上海美術家組成
的「第八次天馬會」藝術展覽。
1928 邀集胡伯翔、黃堅、陳萬里等同好,在上海成立了攝影團體「華社」(中華攝影學社)。
擔任上海《時報》攝影記者。
1931 首次個展於上海《時報》。
作品〈柳溪弄艇〉,入選「日本第五次國際沙龍寫真」。自此後,開始參加國際沙龍展。
於自家二樓成立「靜山攝影室」。
1937~89 年間於世界各國主要城市個人展:
比利時、美國、香港、澳門、日本、印尼、法國、泰國、羅馬、巴西、韓國、
澳洲等國之各大城市。
1948 任「上海攝影學會」及「中國攝影學會」理事長。
1949 隨政府遷台。
1953 「中國攝影學會」於台北復會。
1962 赴雅典參加國際攝影藝術聯盟(FIAP)第七屆國際會議,獲頒贈名譽高級會士榮銜(HON. E. FIAP)。會後遍訪法、德、瑞等國。
1963 策畫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影展,由「中國攝影學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此後每年固定展出一次,未曾中斷。
應巴黎CIP及瑞士紐賽塔爾(NEUCHATEL)博物館之邀赴歐展出,此為中國攝影首度在西歐展出。
首度赴巴西張大千的八德園拍照。
1966 發起「亞洲影藝協會」(FAPA)擔任榮譽會長。
1968 ~ 77於「中國文化大學」任教
1972 將一千多本藏書和珍貴作品贈送「文化大學」,至今仍保存於「文化大學」博物館。
1981 捐贈作品予法國國家圖書館版畫攝影部,並舉行個展。
1986 《郎靜山藝術作品展覽》上海美術館
1989 《郎靜山九七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0 《郎靜山百齡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5 逝世於台北,享年一百零五歲。
1999 《中國人文精神的延續者─郎靜山先生回顧展》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2005 《郎靜山逝世十週年未公開攝影作品展─隱匿的風采》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郎靜山重要出版:
《郎靜山攝影集》、《郎靜山攝影專刊第二集》、《靜山集錦》、《六十年攝影選輯》中華學術院攝影研究所、Photographic Works of Chin-San Lon
g中國攝影學會、《靜山集錦》、《郎靜山詩畫意趣攝影特刊》台北市立美術館、《攝影大師郎靜山作品集》國立歷史博物館、《畫意˙集錦˙郎靜山》傳記叢書(「文建會」與「雄獅美術」共同策劃)、《郎靜山逝世十週年紀念─隱匿的風采》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 開放時間:星期二 ~ 五12:00am ~ 9:00pm , 星期一公休
星期六、日、國定假日12:00 am ~ 6:00pm

‧ 展出地點: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TIVAC)
104台北市遼寧街45巷29號
TEL:27733347 FAX:27738779
E-mail:[email protected]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