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攝影數位化的必然發展與應用

映像咖啡顯影」電子報發行一年了。

一瓢飲要在這兒用短短一兩行文字對所有訂閱這份報紙,看過這份報紙,及曾給予過批評指教的朋友們說聲謝謝!這一年來雖然只發行57份簡短的電子報,但一瓢飲還是會在未來持續不段的繼續將影像的訊息,跟大家分享。

一、數位影像殲滅了傳統永久保存

還記得幾年前柯達(Kodak)砸了雪花花的大把銀子大費心血的發展和推廣Photo CD系統。作為影像市場的領導企業的柯達,雖然並沒有在PhotoCD系統上獲取太大的營收,PhotoCD格式的影像也因製作和儲存上等先天體質比不上在之後網路世界大行其道的Jpeg壓縮格式,而一直沒有真正的普及化,但是,影像數碼化的趨勢,卻是如當初柯達預期的一模一樣。

以往要做一張Archive永久保存的相片,費時費工費材料,而符合永久保存流程控制的相片根據實驗室的實驗結果,約可保存500年。而一張高品質的空白CDR光碟,就至少可保存100年。而在短短幾年內,光碟容量的發展,卻已從CDR的700Mb左右發展到DVD的好幾Gb。姑且不論數位影像的品質標準如何定,數位影像的快速存讀與複製容易,只要地球不發生能源危機,在有電源的情況下數位影像可以說已經是永久保存。

二、傳統攝影展數位新流程

現在,數位影像的快速複製特性也被應用到許多攝影展上了。

想像一下,如果身在台灣的你要在位在東歐的友邦馬奇頓辦個攝影展,你該怎麼做?把你裝裱好的上百張相片空運過去嗎?會不會擔心這些心血結晶在搬運過程的風險?龐大的來回運費划算嗎?

由於低價、高效率高品質影像輸出的發展,數位影像已經提供了另一條解決之道。你只要將掃描好的數位影像光碟郵寄過去,委由當地的輸出中心輸出成影像就行了。如果網路的頻寬足以傳輸龐大的高品質影像電子檔,甚至連郵寄這程序都可以免去。

因此,許許多多跨國性的攝影展,都已開始採取這樣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地球的地域文化差異也因此在縮小中。

數位和類比影像的整合過程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以上的兩個例子或許就可以說明一些了吧。但是即使是如此,一瓢飲還是要重彈一下老調,那就是影像的本質與內涵是不會被媒材的發展衝擊的。……^_^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