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咖啡顯影


2003/12/23

從類比到數位-不可逆之可逆(1)

字體大小:
這是一篇探討攝影在應用上使用與保存的短文。在此謹向給予一瓢飲撰寫這篇文章靈感的老師同學們致意。

在這個攝影的應用由傳統到數位交替的年代,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選擇。這種選擇或許對普羅大眾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在經濟許可時選擇一台數位像機作為生活中影像紀錄的工具。而且,這可以說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那就是當你嚐過數位便利的果實-既可現拍現看,又不用擔心浪費底片,更沒有保存底片的問題,甚至可以直接上網和親友分享……等等,更不需要走回頭路去使用傳統底片。但是,對於長期與傳統類比影像培養起堅固感情的人們,這似乎就不是不痛不癢的問題。

除了長年以類比影像作為攝影藝術的創作者外,筆者最近一兩年接觸到的一個族群-學術單位的學者們,也面臨這樣的困擾。特別是一瓢飲所身處的藝術領域,不少老師都擁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張幻燈片。作為研究者擁有這麼大的幻燈片影像資料庫,在台灣這種潮濕的環境,的確在保存和管理上都得費盡心機,何況,正片的保存如果同筆者在攻讀古物保存的同學所說的-它既怕光又怕黑,那麼可不是把它們丟置在防潮箱內就輕鬆了事。

更何況,近年來單槍投影機價格越來越低,加上Power Point等簡報軟體可以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做出炫麗簡報,使得數位影像在學術環境應用的機會越來越廣。今天若是撇除智慧財產權的理念,甚至可以選擇在網際網路上以圖片搜尋的功能尋找需要簡報的圖片,跳過翻拍的這道程序直接做出圖文並茂的影像簡報(相信早已經有很多人這麼幹)。於是,所有學者們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應該把手邊的影像資料庫數位化?數位化後似乎不但沒有保存上太大的問題,而且在應用上便利許多。(一瓢飲不知多久以前還寫過一篇文章認為:只要在有電的情況下數位影像就等於永久保存。當然,這是一種樂觀的悖論。)因此,紛紛開始要求工讀生把手邊的幻燈片掃描成數位影像,並且不再用翻拍的方式生產上課所需的幻燈片,而改以用掃描或是數位像機翻拍以得到數位影像。但是這種做法還是有許多迷思的。

首先,不論是翻拍或是掃描的數位影像,在影像的色彩和階調的失真上,變數遠比使用傳統像機調整精準的曝光來的多,不論是在硬體的掃描原件與軟體的設定。尤其是掃描軟體的設定即使再精準,若是螢幕的gamma值沒有先修正,都很容易造成影像畫質的偏差,因此,若要求得一張精緻且接近原稿的影像,最保險的做法仍是將掃描或是翻拍所得的影像經過影像處理軟體-如:Photoshop去做色彩和色階、亮度、對比等修正。相對來說這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

再者,要如何決定翻拍或掃描的影像規格?這又是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眾所皆知我們在螢幕上顯示的影像解析度是72dpi或96dpi,也因此,不論是做數位簡報或是網站,都不需要過於龐大的影像。若是我們將螢幕設定為1024*768,一張螢幕滿版的數位全彩影像壓縮成jpg檔不過數百Kbytes(當然這需視壓縮品質而定)。可是,若是這張影像要做列印或是印刷輸出就不見得能滿足所有需求。因為在印刷的品質要求上最少要300dpi的解析度,而數位影像由小放大所失真的程度遠超過由大縮小。也就是這兒有一個不可逆的問題:當你選擇一個畫質過小的影像規格作為取得數位影像的標準,爾後將會不敷其他平面媒材的使用。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不可逆現象,在我們選擇數位影像規格時得先取得高解析度的影像,再另外轉存成一份符合數位簡報或是螢幕觀看使用的的小規格影像來製作簡報。那麼,為什麼不只保留高解析度的影像呢?原因是高解析影像的檔案過於龐大,會在簡報時讓你的電腦疲於運算甚至當機。尤其是不論高解析影像壓成jpg檔與否,當這樣的圖檔置入Power Point時都會還原成原來的大小。

那麼,對使用者而言,將傳統影像數位化所需要的代價是否過高了呢?同時需要管理兩份數位影像會比較便利嗎?(未完待續)

[所有●映像咖啡顯影] [TOP]

歷史上的4月●映像咖啡顯影

綜合好文隨選

[TOP]
Copyright 2000-2024 , imagecoffee.net All rights preserved.
本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友善分享,非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