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現象〉(四之三)
約翰.伯格,沈語冰譯,〈現象〉,《另一種講述的方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7。頁 71-90。
二、大眾對照片的運用
(女人與騎兵的照片)
- 如果我們觀看一張過去的照片,想要把它跟我們自己連繫起來,那麼我們就必須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然而,照片—或者更確實地說,這張照片被要求如此這般加以讀解的方式--遠不能被限於歷史事件。(P.86)
- 照片上的一切都是歷史性的:......但是,它也關乎對歷史的拒斥:一種抗議。(P.86)
- 人類抓住並統一時間的想像力(在想像力存在之前,每種時間範圍—宇宙時間、地理時間、生物學時間--都是不同的),總有能力解除時間的威脅。這一能力與記憶官能緊密地連繫在一起。但是,時間之被解除威脅,不僅僅通過回憶,而且還通過某些時刻的持續存活,從而蔑視時間的流逝。這並不是靠難於忘卻的記憶,而是靠在這樣一些的時刻體驗中存在著對於時間的漠視。(P.88)
- 這樣的瞬間已持續地在人類的經驗中出現。......沒有哪個人在一生中從未體驗過這樣的瞬間。所不同者只是人們對於這種體驗的信任程度,亦及賦予他們的意義程度。(P.88)
- 於是,對那些蔑視時間的瞬間的共同體驗如今已為包圍他們的一切所否定。那樣的瞬間不再像透過歷史凝望永久的窗戶。導致”永遠”之類的語匯產生的經驗現在只能在私下孤單地加以保護。它們的角度也以改變:它不再超越,只會孤立。攝影技術發展的時代正好與這種獨特的現代現象成為流行物的時代相對應。(P.89)
- 創造力運用任何現存的東西保存經驗,重建”永久”領域,並堅持永恆的存在。因此,成千上萬的像片和脆弱的影像經常被隨身攜帶或置於案前,用來指示歷史時間所無權加以摧毀的東西。(P.89)
- 私人像片在今天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似乎它就是透過歷史之窗凝視時間之外的東西的那一瞥的物質化。(P.89)
- 一切照片都可能對歷史有所貢獻,在某些情況,所有照片也都可以被用來打破歷史對時間的壟斷。(P.90)
歷史上的6月●映像書齋
綜合好文隨選
[TOP]
頁面導覽
●映像書齋
- 保羅•希爾,湯瑪斯•庫珀,毛衛東譯,〈保羅•斯特蘭德 Paul Strand 〉,《攝影對話錄》 (2015/3/29)
- 劉半農,《半農談影》(之一) (2014/2/6)
- Nicholas Mirzoeff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攝影時代(1839-1982)〉(之三) (2008/9/28)
- 約翰.伯格,〈現象〉(四之三) (2008/5/22)
- 約翰.伯格,〈現象〉(四之二) (2008/5/22)
- 阮義忠,〈雅克-亨利‧拉蒂格〉,《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2008/4/26)
- Hubert Damisch:關於攝影圖像現象學的五點想法 (2008/3/10)
- Nicholas Mirzoeff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攝影時代(1839-1982)〉(之二) (2007/12/29)
- Nicholas Mirzoeff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攝影時代(1839-1982)〉(之一) (2007/12/22)
- 約翰.伯格,〈現象〉(四之一) (2007/12/15)